富樓那告別佛陀離開僧團,獨自向東北方的輸盧那國走去,行行重行行,有一天他到達了輸盧那國。

輸盧那國地瘠民窮,到處不是高山就是河流,全國既沒有繁華的都市,也很少有人口稠密的村莊,人民都還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富樓那初到輸盧那國的時侯,簡直無法展開他的教化,他在未來以前,雖然就把輸盧那國的土語方言學會,但傳教的工作,除了語言之外,還要具備更多的條件。

輸盧那國的土人,對富樓那語言的隔閡是沒有了,可是大家見到他手持缽盂、身披袈裟的樣子,都用奇異的眼光看他。

富樓那知道在這樣一個文化落後的地方,沒有方便,是不容易啟發他們對佛教的信仰。

他更知道談玄說妙的真理在這裏不會受大眾的歡迎,最要緊的是先從他們生活方面改善起。

弘法,不能與人民的生活脫節。因此他暫時就不說出他是沙門比丘的身份,他像個醫師似的,每日先忙著探親病人和看護病人。

對病患者簡單的治療,富樓那是很有辦法,無論是多遠的村莊,甚至要越過幾個山頭,一聽到那裏有呻吟的病者,富樓那總是不分晨昏、不管夜晚的翻山越嶺的趕去,患病的人見到他,如遇救星,再重的病症,因此都霍然而癒。

富樓那又再像教師似的,教他們識字明理。白天,富樓那教他們耕種的步驟,治家的方法; 晚上,集合他,講說些五戒十善因果報應的道理。

很快的,輸盧那國的人民,都皈依了佛教。富樓那在那裏收了五百大弟子,建立了五百僧伽藍。

boktakhongkong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