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樓那做事很沉著,很穩重,僧團中的人和事,他都是經過再三的考慮才肯表示意見。

唯對於弘法佈教,則永遠是那麼熱情,只要有機會播撒菩提種子,從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永遠是那麼精進向前。

佛陀的弟子中,能夠幫助佛陀說法度生的弟子很多,但自己無所求,而又不怕魔難,不怕挫折,始終在社會人群中施教的,卻很少有人能和富樓那相比。

有些比丘,雖然跟隨佛陀學得滿腹經論,但對眾生的悲心熱情不夠,把別人的生死痛苦看成與自己沒有關係,永遠把自己關在象牙之塔裏做個自了漢。

更有些比丘,對弘法利生的事業不熱心,但向社會攀緣,不以道處而以情交,倒很認真。富樓那對他們很不表同情。

有一天,富樓那尊者行化的途中,經過憍薩彌國的山林,這山林裏有幾位很有道學的比丘在隱居修行,富樓那見到他們時,很恭敬的問訊道:

「諸位大德!我早就聽說你們隱居山林,我對你們不與俗沉浮的清高人格,很是敬仰。

但各位是奉佛陀的慈命,往各方教化的使者,為什麼不到社會人群中去普渡眾生呢?」

這幾位比丘一見是富樓那,很歡喜的起來讓坐,並且答道:「尊者! 我們也曾到各處去佈教,但是,眾生太難度化了,佛陀要我們把甘露法水施捨他們,他們還以為是臭而不可聞的東西。

他們愚癡剛強,頑固執著,沉迷在五欲之中,殺生祀神求福,其實是造作惡道之因,我們慈悲援救之手伸出去,他們也是不肯回首一顧。

尊者! 真理大道,不是人人能走,光天化日的世界,不是人人能去,就由他們去吧,他們的苦受夠了,因緣成熟時,自然會回頭。」

富樓那聽了這幾位比丘的話,知道他們弘法佈教時,遭遇過挫折,遇到過魔難,所以對眾生心灰意冷,鼓不起佈教的熱情。

富樓那就說道:
「你們修道的認真,我非常佩服,但你們弘法度生的意見,我不以為然。

佛法易弘,眾生易度,這便不要我們來從事這項工作,正因為五濁惡世,弘法度生,是艱難困苦之事,為了報答佛陀的恩惠,我們應一刻不懈怠的去從事這項神聖的工作。

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我們出家的佛弟子,不可以把僧團看作避難所,或是養老院,以為出家做比丘,只要生活解決,世間的一切,就可以不去管了;佛法未弘,眾生未度,以為與自己無關,這是違背佛陀的教示;佛陀的慈心悲願,一定不喜歡大家這樣的作風。

眾生不易接受佛法,因為眾生太貧窮了,貧窮得像討錢的乞丐一樣,你把萬貫的佛法家財佈施給一無所有的窮漢,他對你的好意怎麼不懷疑呢? 他對你的財寶怎麼敢大膽的接受呢?

懷著無限的悲心,帶著充滿的熱情,要在眾生的身上,莊嚴自己的淨土,把法樂歡喜佈滿人間,把佛陀的光明、智慧、慈悲、威儀,分給一切眾生共享,這是我們出家弟子的責任,不容我們閃避,不許我們推諉。

諸位! 跋蹉國的佛法尚未昌隆,我和你們大家就到那邊去弘化吧!」

這幾位比丘聽了以後,深深為富樓那說法的真情感動,他們都願隨著他往跋蹉國進發。

對一些懈怠,貪圖安逸的比丘,富樓那常常勸說他們要振作起來,要把佛法佈滿人間。因此佛陀在大眾中,常常稱讚富樓那是比丘中的鼓舞者、激勵者!

boktakhongkong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