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樓那尊者-說法第一

富樓那尊者 

一、滿慈子的名號

做大聖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修道脫離生死固然要緊,但宣揚真理,說法度生,也非常要緊。

一個人能捨去家庭恩愛的束縛,皈依在大覺者佛陀的懷抱,終身從事於宣揚真理的運動,對世間,不失望灰心; 對眾生,永遠那麼慈悲熱情,那便是說法第一的富樓那尊者。

能夠勝任宣說佛陀的教化,實在是一件極艱鉅的工作。因為所要宣說的法言,不但要契合佛陀的真理,而且更要契合眾生的根機。

富樓那在千萬的弟子中,被公認為說法第一,當然不是沒有緣由的。

要瞭解富樓那,我們先來從他的名字說起。

富樓那尊者的名號太多了,也太長了,他本來的名字應稱做「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富樓那,這只是他名號的簡稱。他的名號這麼長,正象徵著尊者說法時,長得沒有窮盡似的。

高山流水,無盡的心懷,無盡的慈意,在我們中國,尊者的名號就是「滿慈子」的意思。

他的面容,正像他的滿慈子的名號一樣,圓圓的臉上,眉目之間,都滿現出慈祥愷悌的長者之風。

二、出家後的果位

富樓那有一個美滿的家庭,財產雖不能說是富甲天下,但在全印也算得上有名的富翁,父母是最疼愛他的,但他覺得世間的恩愛與財寶,終有別離散失的時侯,人生第一要緊的是求得永久的真理法財。

因此,他割愛辭親,皈依大聖佛陀,發願要從事真理的運動。

富樓那尊者,出家後的不久,即已證得阿羅漢果; 阿羅漢,那是聲聞乘的弟子中最高的果位,破除煩惱,不受生死,運用神通,可以到處自在行化。

三、佛陀為其授記

有一次,佛陀在說法的法會中,講說了很多宿世因緣的事,富樓那聽了後非常感動,他從座位上起來,整理一下披搭在身上的袈裟,端步走至佛陀座前,以頭面接禮佛足以後,他就虔誠的雙目瞻視著佛陀的慈願,他感到對佛陀巍巍的功德,用言語是稱讚不盡,他用雙手撫摸著心胸,他想佛陀一定會明白他的深心本願。

像是以心印心,佛陀瞭解到富樓那。

佛陀說道:
「富樓那! 你精進修持,不懈不怠,隨時隨地,協助我宣揚宇宙人生的真理,能於我的四眾弟子中,開示教化利益眾生,皆大歡喜,你在說法人的中間,最為第一,過無量阿僧祇劫,你當在這個世界成佛,名號叫做法明如來。」

佛陀的授記,富樓那所得到的法喜,真是道不盡他的感激之情,他又莊嚴恭敬的項禮佛陀,右繞了三匝,退回到自己的本位,眼眶中含著幾滴感激的淚珠!

富樓那將來會成佛? 這引起了比丘大眾的羨慕與驚奇,富樓那所證的聖果是羅漢,不是菩薩,他怎麼親蒙佛陀為他授記成佛呢?

比丘們的驚疑,早就在佛陀的意料之中,佛陀向大眾宣告說:「諸比丘! 你們見到我剛才為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授記嗎? 

因為他善於說法,將來一定在此土成佛,佛號法明如來。

你們也應該稱讚富樓那,我常常稱讚他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他深入佛陀的法海,能饒益一切同修的學道者,除了佛陀,沒有誰再能和他作言論上的辯難。

你們不要以為尊者富樓那光是助我宣說正法,實在說,他於過去九十億的佛國,都是護持幫助佛陀宣說正法,都得到說法第一的讚美!你們大家要向說法第一的富樓那看齊!」

佛陀為富樓那授記,就是以珍珠瓔珞的寶冠古在他的頭上,也不能比到授記的殊榮,因為他從此將走上人天導師的尊位!

四、未來的佛國

富樓那將來成佛,他的佛國不知是怎樣的情形,假若有可能,因緣時遇,富樓那成佛後,大家也可發願到他的佛國中去修行。

大悲的佛陀,明白眾人的心意,不厭其詳的告訴大眾道:「富樓那成佛的佛國,大地沒有山陵溝壑,沒有荊棘沙礫;所有的樓臺亭閣,高入雲霄,土地都是金銀眾寶所鋪。

富樓那成佛後的佛國,內中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也沒有女人,更談不到淫慾,人群皆是化生,飛行自在,無我也無所,沒有刀兵,大家是各得所宜,各取所需。

富樓那成佛後的佛國,沒有種族的界限,沒有強弱的分別,沒有怨敵,沒有仇人,更沒有巧取、豪奪、侵佔。

彼此尊敬,彼此讚揚!

那不再稱為娑婆世界,那是一個善淨國土,正等於西方極樂世界阿彌佛陀的國土一樣!」

佛陀的教示,完全是真實的話,佛陀從來沒有講過一句虛妄的語言,富樓那以說法來莊嚴他的淨土,這正是給為佛陀宣化真理的人,一個最大的鼓勵
 
五、比丘中的諫言者

富樓那對於弘法佈教最熱心,他不貪求名聞,不希望利養,他知道像水中月,空中花似的人間,正是他忙辦了生脫死,廣度眾生大事的最好的道場。

富樓那最不喜歡人表面上披搭袈裟,皈依佛陀作弟子,實際上所作所為的全不是為了佛法,而是為了自己。

佛陀的慈悲威德,感動了全印的國王,他們皈依佛陀後,就下令,凡是犯了不赦大罪的人,只要他出家皈依佛陀,進入僧團後就會赦免他的罪。

雖然佛陀知道這樣將使清淨的僧團成為龍蛇混雜的場所,但慈悲如同無邊大海能容納眾流的佛陀,不忍見罪不救,佛陀為此還稱讚過諸國王的仁政。

就這樣,僧團中也有些無惡不作的人,他們藉著佛陀的聖德,貪求名聞,希圖利養,甚至還有做起販賣如來的勾當。

富樓那見到這些名義上的比丘,常會率直的告誡他們說道:「諸位! 你們不可以做與佛陀教示相違背的事,不可以勸人家佈施,而自己卻愛私蓄金錢; 告訴人五欲會危害自己的身心,而自己卻歡喜往五欲的漩渦中攢。

我們能有救世主佛陀作我們的老師,實在說是千生難遇的因緣。

凡有所作,不可違背佛陀的教制,不可觸犯佛陀規定的戒條。最要緊的不能令人見了喪失信心。

你們出家學道,這是佛陀慈悲給你們一個懺悔滅罪的機會,而你們不肯為教爭光,不熱愛僧團,對於弘法利人的佛化運動不熱心,佛陀雖然慈悲的一時攝受大家,但終久大家對於自己的未來,不會有好處。

佛陀常說,人不怕有過,過而能改,才是大善人。在佛教的僧團裏,做一個庸庸碌碌的人無多大關係,但最不好的就是做一個自私自利,不顧佛教,不顧大眾而好活動的人。

我和你們大家共師共學,我有話說話,就是你們打我罵我都無關係,只要佛法能夠興隆,眾生得度。希望大家從今以後,真正的發心修學佛法,依教奉行。」

富樓那對一些心性不端的比丘的忠告,他們都很感動,富樓那與人相處,並不喜歡吹毛求疵,找人麻煩,但他的確是把個人的光榮,個人的利益,完全拋棄,他是為教的光榮,教的利益而努力的人!

佛陀知道富樓那的為人,常常稱讚他是同學比丘中的開導者、諫言者。  

六、要將佛法遍人間

富樓那做事很沉著,很穩重,僧團中的人和事,他都是經過再三的考慮才肯表示意見。

唯對於弘法佈教,則永遠是那麼熱情,只要有機會播撒菩提種子,從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永遠是那麼精進向前。

佛陀的弟子中,能夠幫助佛陀說法度生的弟子很多,但自己無所求,而又不怕魔難,不怕挫折,始終在社會人群中施教的,卻很少有人能和富樓那相比。

有些比丘,雖然跟隨佛陀學得滿腹經論,但對眾生的悲心熱情不夠,把別人的生死痛苦看成與自己沒有關係,永遠把自己關在象牙之塔裏做個自了漢。

更有些比丘,對弘法利生的事業不熱心,但向社會攀緣,不以道處而以情交,倒很認真。富樓那對他們很不表同情。

有一天,富樓那尊者行化的途中,經過憍薩彌國的山林,這山林裏有幾位很有道學的比丘在隱居修行,富樓那見到他們時,很恭敬的問訊道:

「諸位大德!我早就聽說你們隱居山林,我對你們不與俗沉浮的清高人格,很是敬仰。

但各位是奉佛陀的慈命,往各方教化的使者,為什麼不到社會人群中去普渡眾生呢?」

這幾位比丘一見是富樓那,很歡喜的起來讓坐,並且答道:「尊者! 我們也曾到各處去佈教,但是,眾生太難度化了,佛陀要我們把甘露法水施捨他們,他們還以為是臭而不可聞的東西。

他們愚癡剛強,頑固執著,沉迷在五欲之中,殺生祀神求福,其實是造作惡道之因,我們慈悲援救之手伸出去,他們也是不肯回首一顧。

尊者! 真理大道,不是人人能走,光天化日的世界,不是人人能去,就由他們去吧,他們的苦受夠了,因緣成熟時,自然會回頭。」

富樓那聽了這幾位比丘的話,知道他們弘法佈教時,遭遇過挫折,遇到過魔難,所以對眾生心灰意冷,鼓不起佈教的熱情。

富樓那就說道:
「你們修道的認真,我非常佩服,但你們弘法度生的意見,我不以為然。

佛法易弘,眾生易度,這便不要我們來從事這項工作,正因為五濁惡世,弘法度生,是艱難困苦之事,為了報答佛陀的恩惠,我們應一刻不懈怠的去從事這項神聖的工作。

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我們出家的佛弟子,不可以把僧團看作避難所,或是養老院,以為出家做比丘,只要生活解決,世間的一切,就可以不去管了;佛法未弘,眾生未度,以為與自己無關,這是違背佛陀的教示;佛陀的慈心悲願,一定不喜歡大家這樣的作風。

眾生不易接受佛法,因為眾生太貧窮了,貧窮得像討錢的乞丐一樣,你把萬貫的佛法家財佈施給一無所有的窮漢,他對你的好意怎麼不懷疑呢? 他對你的財寶怎麼敢大膽的接受呢?

懷著無限的悲心,帶著充滿的熱情,要在眾生的身上,莊嚴自己的淨土,把法樂歡喜佈滿人間,把佛陀的光明、智慧、慈悲、威儀,分給一切眾生共享,這是我們出家弟子的責任,不容我們閃避,不許我們推諉。

諸位! 跋蹉國的佛法尚未昌隆,我和你們大家就到那邊去弘化吧!」

這幾位比丘聽了以後,深深為富樓那說法的真情感動,他們都願隨著他往跋蹉國進發。

對一些懈怠,貪圖安逸的比丘,富樓那常常勸說他們要振作起來,要把佛法佈滿人間。因此佛陀在大眾中,常常稱讚富樓那是比丘中的鼓舞者、激勵者!

七、弘化的態度

富樓那一缽千家飯,各方弘法,千山萬水,萬水千山,像詩一樣的生活,像畫一般的人生,數不盡千千萬萬的人民,因為有富樓那的介紹,而認識了佛陀,而接觸到佛陀的真理慈愛。

富樓那的生活,時而摩竭陀國,時而憍薩彌羅國: 今天在毘捨離城弘化,明天又到迦屍城說法。被他感動而信仰佛陀,皈依佛陀的人數之多,在僧團中無人能和他相比。

再頑固剛強的眾生,聽到他的教化,也都會息下狂馬似的心而接受佛法的淨化。他究竟有什麼力量? 大家都不明白。

有一天,有幾位比丘和富樓那閒談時,就問道:
「尊者! 你佈教的時侯,即使在荒涼的草原之上,你一說教,馬上這場所就好像成為莊嚴的聖地; 再多的聽眾,你的法音一響,他們就會安靜、平和、誠懇。

除佛陀以外,沒有人能有你這樣佈教說法成功。你怎麼會有如此的威德之力?」

富樓那謙虛誠實的回答道:「我不知道我有什麼力量,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老師佛陀。

我沒有一次不在佈教前,默默的向佛陀祈禱,我祈禱佛陀慈光庇佑我,讓我能為佛陀完成淨化人間的事業。

我不要人知道富樓那,我希望人人都知道大覺者的佛陀。區區之我,那有什麼使人感動的力量? 使人感動的是佛陀,是佛陀的真理教示。」

光榮歸於佛陀,富樓那的真實之言,諸比丘聽了,沒有一個不點頭佩服,他們又都問道:「尊者! 你佈教弘化的生活太辛苦了,你既不肯休息,又不肯吃好一點的食物來補養身體,你除說法外,還要經行,還要靜坐,如此的辛苦,身體怎麼支援得住?」

「謝謝你們給我的關懷,」富樓那把頭稍為點了一下,溫和的說道:「我們生活在佛陀的法海中,這一點勞動就說辛苦,那佛陀久遠劫來的修行、度生,日食一麻一麥,佈施頭目腦髓,不知該如何來形容?

我對眾生說法的日子久了的時侯,我就回到佛陀的座前,聆聽佛陀的教示,佛陀的甘露法水,是我慧命最好的補養。

我行腳雲遊在各地,一草一木,都像是朝我微笑; 一山一水,都像是給我安慰。

佛陀之光庇著我的身體,佛陀之心活在我的心中,我不知道甚麼辛苦。

諸位! 當我見到千萬的人皈向佛陀,向佛陀合掌,向佛陀跪拜,我往往就不覺感動得流下歡喜的眼淚,我也向佛陀合掌,向佛陀頂禮,我祈禱佛陀攝受他們,給他們的信心,給他們的力量!」

諸比丘聽了富樓那的話,大家對他更由衷的生起敬仰,大家都自然的對他合掌問訊,讚歎尊者富樓那。  

八、到處是家鄉

富樓那弘法行腳的生活,像浮萍似的在人海中飄遊,他沒有一定的住處。

白天,在大街、小巷、廣場,隨緣弘化; 晚上在山間、林中,或是水邊獨自靜坐。

像行雲,像流水,富樓那到處為家。有時,為了使佛法常住,他也發動建立精舍講堂,但精舍講堂的成功,他從沒有看作是自己私有的財產。有德者居之,每當精舍完成時,富樓那又行化到他方。

富樓那不私蓄金銀,他除了三衣缽具以外,身邊沒有別的東西,我們不要看表面,不要看在物質上,除了物質表面以外,富樓那有的是無量的功德智慧法財。

不知有多少眾生因得到他的法財而豐富了人生,成就了生命永恆的事業。

富樓那對於衣食從未掛心和計較,三衣是染色的,他沒有感到非披大紅祖衣不可; 他托缽行化,不分貧富,不擇好壞,只要把肚子吃飽就好。

他沒有想到要吃什麼補品,他認為最好的補品就是佛陀的甘露真言。

有一天,富樓那行腳在拘利城的時侯,路上遇到一位在俗時的鄉親,這位鄉親向他問訊作禮後說道:「尊者! 我聽說你每日這麼雲遊行腳,到處奔波,不知你忙些什麼? 

自你出家以後,我從來沒有見他回鄉探親,大家都很掛念你。

你出外這麼多年,田園村莊,家財,你一樣都沒有,為什麼會這麼貧困? 你什麼時侯可以回去呢?」

富樓那也很有禮貌的回答道:「謝謝你,今天逢到你真高興。你問我每天忙些什麼,我告訴你,我每天是忙著眾生離苦得樂的事情。

到處都是我的故鄉,到處都有我的親人。現在我是大聖佛陀的弟子,變幻的田園村莊,無常的家庭財寶,我不能做它們的奴役,我不願給這些不實的東西束縛。

我喜歡到處行腳,到處弘法,我做著真理的使者,我為眾生鋪著往正覺的道路。

請你為我回去謝謝大家的掛念,富樓那也應該為他們服務的,是回去的時侯就要回去了。」

「尊者! 一別多年,想不到跟佛陀出家後,你竟有這麼積極的精神,有這麼充沛的熱情,你完全忘記了自己,為著大家,我真佩服得很! 

你回鄉的時侯,我一定盛大的歡迎你,歡迎你把佛光帶到我們的家鄉去。」

「謝謝你,我一定如你們的願望!」
富樓那說後,又趕忙地到各地去播撒菩提的種子了。

九、佈教的方法

說法第一的富樓那,真是一位偉大的佈教家,佛陀對眾生施教的方法,他都能善於運用。

「方便說法」、「應病與藥」、「觀機逗教」、「事現圓融」,可以說,富樓那已得到佛陀說法佈教的三昧了。

富樓那知道,所謂說法佈教,完全是為的眾生而非為了自己,說法是說給眾生聽的,不是說給自己聽的。

高深玄妙的道理,除了少數上根的人,能把它藏在心中; 大眾之前,富樓那總是說人能接受的道理。

見一種人,說一種法,這是富樓那的特長。他見到醫生的時侯,就會對醫生說道:「你們醫生可以替人醫治身體上的病痛,但心裏的貪瞋癡的大病你們有辦法醫治嗎?」

「尊者! 醫生只能醫頭痛肚痛腳痛,心裏的大病沒有辦法,你有辦法嗎?」

「有!」富樓那肯定的答道:「大聖佛陀的教法,如同甘露法水,可洗清眾生心垢,戒定慧三學,如萬靈丹,可以醫好貪瞋癡的心病。」

見到醫生是這麼說,見到官吏的時侯,富樓那又會這樣問:「你們做官吏的人,可以治犯罪的人,但你們有辦法治人不犯罪嗎? 」

「雖然有國法,但國法也不能治人不犯罪。」官吏們會這樣的回答。

「除國法以外,你們和一切人民,應該奉行佛法。五戒十善的道理,因果輪迴的法則,大家信受奉行,就可以不犯罪。」

富樓那因為有這樣善巧的說法,無論是醫生,是官吏,沒有不因此而皈依三寶,信仰佛教。

有一次,富樓那經過一個村莊,他對田裏工作的農夫說:「你們耕水田,種糧食可以資養色身,我來教你們耕福田,資養你們慧命的方法好嗎?」

「耕福田養慧命是用什麼方法呢?」眾農人問。

「信仰佛教,奉事三寶,對於沙門要恭敬,對於病人要看護,慈善公益的事業要熱心,堂上雙親要孝順,對於鄉鄰要隱惡揚善,不要亂殺生靈,這都是耕種福田最好的方法。」

眾農人合掌問訊,大家都願意接受富樓那的指教。富樓那沒有固定的住處,佈教也沒有固定的方法,有時在露天公開的演說,有時到家庭中個別的訪問,有時侯唱歌讚美佛陀,有時顯神通啟發人的信仰,就因為如此,佛陀教法很容易讓眾生接受。

十、為頻婆娑羅王說法

說起富樓那也會運用神通,這在頻婆娑羅王被他的兒子囚在獄中的時侯,富樓那和目犍連就曾奉佛陀的慈命,從空中飛進獄中,為王說法並授八戒。

頻婆娑羅王昤摩竭陀國的國王,在印度諸王當中,他是第一個皈依佛陀的,後來給提婆達多挑撥他的太子阿闍世,把他囚在獄中,不給他飲食,想把他餓死,阿闍世就可以繼承王位。

頻婆娑羅王在獄中,他的太子不准人送飲食給他,他雖然養了忤逆的兒子如此,但他很能看破,他心中總是安慰自己,這是過去的因緣。

他越是受到艱危困苦,越想到佛陀說過的話: 天地、日月、須彌、大海,沒有不變易的時侯,有成必有壞,有盛必有衰,有合必有離,有生必有死,有樂必有苦,有喜必有憂。

世間上沒有永久不變的快樂,唯有苦才是綿綿無盡期。頻婆娑羅王雖是這麼想,但他並不能完全放下,對於未來的生命,很是不能安心。

富樓那和目犍連從空中飛進層層封鎖的牢獄,陰森森的,黑黝黝的,這裏面的空氣,像死寂了一樣。

富樓那坐近頻婆娑羅王的身邊低聲的說道:「大王! 我是奉佛陀慈命來的,佛陀叫我告訴你,業力所招感的色身,總要感受苦報。業報要把他了結才好。

修道最要緊的就是能消滅業報,獲得解脫。

在牢獄裏被囚的人,像是失去自由被束縛了,其實沒有進入監獄的人,同樣的還是給金錢、名位、美色所囚,娑婆世界,就等於是一個大監獄一樣。

無論坐監獄不坐監獄,死亡是不能免,死亡本不必恐佈,當生的時侯就注定有死,所恐佈的是對於死後有沒有一個好的去處。

佛陀說,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才是一個自由解脫的安養國土。」

頻婆娑羅王聽了富樓那的話後,心中很安慰,好像是見到死後的光明。

他就這麼安靜的去往生了。
富樓那對於救度苦難中的眾生,總不後人,總很善於說法。

十一、佈教的精神

富樓那說法度眾生,不求恭敬,不圖容易,越是偏僻,越是難以教化的地方,他總是更熱心的希望去傳播佛陀的教化。

有一次是在夏安居以後的一天,富樓那又想出外弘化,他對佛陀告假道:
「佛陀! 請你慈悲,准許我到輸盧那國去佈教!」

佛陀聽富樓那說後,很歡喜他的請求,但偉大佈教家的佛陀,知道佈教的非易,尤其是往輸盧那國去,就著事實,佛陀說道:

「富樓那! 教化眾生,利己利人,我很嘉許你的志願,對於你往各方佈教,我很放心。但我不能不告訴你,佈教不一定到輸盧那國去,最好你另外選擇一個教區,馬上就起程,我們歡送你!」

「為什麼呢? 佛陀! 凡是有眾生可度的地方,不是都可以去佈教嗎?」

佛陀解釋道:「富樓那! 我告訴你,輸盧那國是一個偏僻的小國,因為交通的不便,文化還沒有發達,民性非常暴戾,打罵成為風習,外國去的人,很容易在那裏喪失生命,你現在要去那樣的地方佈教,難道你不怕危險嗎?」

佛陀這麼一說,富樓那反而微笑著,堅決有力的表明他的志願:「佛陀! 你慈悲愛護我們弟子,我難以言語來表達感激。

不過我為了感激佛陀的恩惠,才更歡喜願意把區區我的一切奉獻給佛陀,奉獻給正法和一切眾生。

正因為輸盧那國是一個邊地野蠻國家,沒有人發心前去教化他們,所以我才覺得非到那邊去傳教不可。

到那邊去,我知道有一切危險隨時會加之於我,但為了正法的宣揚,區區我的個人安危,實在沒有顧慮的必要。

懇求佛陀慈悲允許,讓佛陀之光庇護我,准我前去開闢人間的淨土吧!」
佛陀的容顏放射出慈祥之光,佛陀很高興那為法忘軀的精神。

但佛陀看到左右的弟子很多,大家都應該要具備佈教家的精神,所以又很親切的問道:
「富樓那! 你說得不錯! 做佛陀的比丘弟子,佈教是最重要的修行之一,不過我要問你,你到輸盧那國去佈教,假若他們不肯接受你的說教,反而破口大罵你,你怎麼辦呢?」

「佛陀! 他們罵我,我覺得他們很好,因為畢竟他們不完全是野蠻的人,只是罵我,不錯用棍棒打我!」富樓那沒有考慮,恭敬的回答。

「假若他們用拳頭、瓦石、棍棒打你呢?」

「我仍然覺得他們很好,」富樓那回答:「因為他們只是用拳頭、瓦石、棍棒打我,還沒有用刀杖刺傷我。」

「假若他們用刀杖刺傷你呢?」

「我還是覺得他們很好,因為他們還有人性,並沒有殘酷的把我打死。」

「假若他們把你打死呢?」

「這我就更要感激他們了,他們殺害我的色身,幫助我的道業,幫助我進入涅槃,幫助我以身體生命報答佛陀的恩惠,這對我雖無大妨礙,遺憾的就是對他們並沒有好處。」

佛陀大喜,稱讚道:「富樓那! 你不愧是我的真弟子,修道、佈教、學忍辱,你的心境都能平安,我們歡送你起程!」

富樓那得到佛陀的鼓勵,他很感動,加強了他對於佈教不退轉的決心,他頂禮佛陀以後,在比丘們歡呼送別聲中向輸盧那國進發。

十二、在輸盧那國佈教

富樓那告別佛陀離開僧團,獨自向東北方的輸盧那國走去,行行重行行,有一天他到達了輸盧那國。

輸盧那國地瘠民窮,到處不是高山就是河流,全國既沒有繁華的都市,也很少有人口稠密的村莊,人民都還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富樓那初到輸盧那國的時侯,簡直無法展開他的教化,他在未來以前,雖然就把輸盧那國的土語方言學會,但傳教的工作,除了語言之外,還要具備更多的條件。

輸盧那國的土人,對富樓那語言的隔閡是沒有了,可是大家見到他手持缽盂、身披袈裟的樣子,都用奇異的眼光看他。

富樓那知道在這樣一個文化落後的地方,沒有方便,是不容易啟發他們對佛教的信仰。

他更知道談玄說妙的真理在這裏不會受大眾的歡迎,最要緊的是先從他們生活方面改善起。

弘法,不能與人民的生活脫節。因此他暫時就不說出他是沙門比丘的身份,他像個醫師似的,每日先忙著探親病人和看護病人。

對病患者簡單的治療,富樓那是很有辦法,無論是多遠的村莊,甚至要越過幾個山頭,一聽到那裏有呻吟的病者,富樓那總是不分晨昏、不管夜晚的翻山越嶺的趕去,患病的人見到他,如遇救星,再重的病症,因此都霍然而癒。

富樓那又再像教師似的,教他們識字明理。白天,富樓那教他們耕種的步驟,治家的方法; 晚上,集合他,講說些五戒十善因果報應的道理。

很快的,輸盧那國的人民,都皈依了佛教。富樓那在那裏收了五百大弟子,建立了五百僧伽藍。

十三、佈教家的條件

富樓那從事弘法利生的事業,他把佛陀對佈教工作者應具有十德的訓示,當為座右銘似的,時時記在心頭。佛陀說: 佈教師應具有十德: 

(一) 善知法義德

(二) 能為宣說德

(三) 處眾無畏德

(四) 辯才無礙德

(五) 方便巧說德

(六) 隨法行法德

(七) 具足威儀德

(八) 勇猛精進德

(九) 身心無倦德

(十) 成就威力德

富樓那尊者,人雖在各方行化佈教,但心常常依繞在佛陀的左右。

每逢到佛陀的聖誕,或是佛陀開大會講經,富樓那總是不遠千里的回到佛陀的座前,聆聽法益,並向佛陀問好。

有一次,富樓那擠在大眾中向佛陀頂禮,佛陀見到時,就很歡喜的微笑著讚嘆他道:「富樓那! 你回來啦! 大家都很掛念你哩!你在輸盧那國眾生好度嗎? 

你幫助佛陀宣揚真理,佈教的精神,與肉體的素質,都已具備。

你在精神方面,對三寶已確立了不動的信仰,慈悲、沉著、才智、健康,你都已修養有素; 你在肉體方面,已鍛鍊成強壯的體魄,品行、風度、聲音、辯才,你都已完全具備。富樓那!我很放心你在輸盧那國的佈教。」

佛陀說後,稍停一下,又對大家說道:「諸比丘! 像富樓那在我的弟子中,足堪稱說法佈教第一,你們大家應該向他看齊!」

諸比丘聽後,也都轉臉向富樓那問訊作禮,為他讚美、為他祝賀。富樓那一方面感到慚愧,一方面又像受到更大的鼓勵。

十四、對大迦葉的抗議

時間像流水似的無情,歲月隨著無常的輪齒轉動,春花秋月,夏熱冬涼,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佛陀應化在娑婆世界的身體,逐漸的老了,佛陀八十歲的那一年,就在拘屍那迦羅城進入了涅槃。

諸弟子非常的悲哀,在外教化的富樓那,聽到佛陀涅槃的消息,就趕快帶領著弟子到拘屍城為佛陀致哀。

當富樓那領著很多弟子到達拘屍城的時侯,佛陀的應身早就荼毘。當富樓那除了傷心以外,最掛念的就是佛陀的教法,他知道佛陀的教法,才是佛陀的法身。

他查點之下,知道上座比丘由大迦葉領導,在耆闍崛山已經主持第一次的經典結集。

富樓那星夜的趕去參加,這時,他們結集已快完成,大迦業見到富樓那非常歡喜,對他道:

「尊者! 你來得很好,我們對佛陀的教化結集已將完成,現在希望你也能同意。」

富樓那把結集經過,仔細的聽完以後,回答道:「諸位尊者! 你們把佛陀的教法結集起來,很令人感佩!關於內容,大部份我都沒有異議,只是對於律中有關食法的八事,都在禁止之例,我很難同意,因為這有背佛陀的本意。

你們現在把內宿、自煮、自取食、早起受食、從彼持食來、雜果、池水所出可食物,都加以禁止。

禁止這八事對於僧團中的修道者是很大的不便。米穀騰貴的時侯,饑饉的時侯,食物難獲的時侯,佛陀允許這八事的。」

大迦葉是僧團中權威的長老,過去沒有人敢對他表示異議,雖然心中不滿他的作風,但表面上只有緘默而已; 富樓那在僧團中也是有崇高地位的人,所以他敢提出這樣的意見。

大迦葉聽完了以後,很嚴肅的說道:
「這是不錯的,佛陀曾允許這八事,但在特殊情形之下才准許的。」

這樣,雙方引起一番辯論,終沒有解決,最後,還是富樓那讓步說道:「那沒有辦法,以後我只有把親自從佛陀那裏聽來的,隨自己的領悟,自己遵守,永遠保持下去。」

富樓那說後,就又踏上他弘化的行程。

富樓那在甚麼時侯,甚麼地方入滅的,這是沒有辦法考證的,我們只知道,在佛陀涅槃後的教團裏,富樓那仍然很熱心的在各地弘化。

我們從他那大迦葉尊者抗議的內容看來,大迦葉比較為法固執,而富樓那就比較自由方便些了。

富樓那尊者永遠為佛法著想,永遠為大眾謀取幸福,魔強法弱的今日,我們到那裏去找像富樓那尊者佈教的熱忱與精神呢

boktakhongkong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