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

 

青年

 

穆罕默德出生時(可能是571年4月21日)他父親已經逝世。穆罕默德的家庭雖可說是一個傳統貴族家庭。但他的家庭卻很貧窮,往後多虧他的祖父阿卜杜勒·姆團里卜照管他。他的祖父是當地有名的哈希姆部落的一個前酋長(這個部落屬於古萊氏族)。根據當地傳統,穆罕默德的母親阿米娜將他託付給一個牧游部落,這樣穆罕默德在沙漠中長大(這個做法對當時的中上層家庭來說是很常見的)。穆罕默德六歲時他的母親阿米娜逝世,八歲時他的祖父也逝世了。他的叔叔阿布塔里布開始照管他。阿布塔里布雖是古萊氏族哈希姆部落的新酋長,只是家道中落,年幼的穆罕默德必須外出打工,自食其力來幫補家計。

 

麥加當時是一個城市國家,它的中心是克爾白天房,傳說是阿拉伯人猶太人的共同祖先易卜拉欣及其子易斯馬儀一同建造的。當時大多數麥加人崇拜偶像。雖然麥加沒有自己的資源,但它是一個重要的交通商業中心,許多遠方的部落來此交換貨物。傳說穆罕默德非常積極地參加城市生活,他的一個叔叔建立了一個幫助窮人的組織,年輕的穆罕默德非常積極地參加其活動。

 

他幫助解決糾紛,獲得了「可靠者」(Al-Ameen)的美名,因為他在處理雙方爭吵時非常公正。尤其著名的是以下這個故事:當天房在一次洪水中被摧毀重建後,麥加各部落的首領爭著要作為將那裡的那塊神聖的大黑石放回原處的人。穆罕默德成為解決這個爭執的公正人。他讓大家在地上鋪一塊大白布,將這塊石頭放在白布中央,然後讓城內部落的首領一起將這塊白布抬到克爾白的中央,而穆罕默德自己則將這塊石頭安置下來了。穆罕默德年輕時還陪伴他的叔叔去敘利亞做買賣,在旅行和商業交易中表現了其忠誠可靠。

 

中年

 

595年,在一次旅行中,25歲的穆罕默德認識了當時40歲寡婦海迪徹(赫蒂徹,Khadijiah)。穆罕默德的才能給海迪徹印象深刻,因此她問穆罕默德是否願意娶她為婦。這個婚姻是穆罕默德一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按當時的規矩非長子無法獲得任何遺產,因此穆罕默德既沒有從他父親那裡又沒有從他祖父那裡獲得任何遺產。但海迪徹為他帶來了很大的財富。阿拉伯傳記記錄說海迪徹和穆罕默德共有三個男孩及四個女孩─扎伊納布露卡依亞(二女兒,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妻子)、烏姆庫勒蘇姆法蒂瑪(四女兒,第四任哈里發阿里妻子,但男的卻先後夭折,其血脈只有從其四女法蒂瑪一脈繼承)。海迪徹和穆罕默德的叔叔阿布塔里布均逝世於619年,因此穆斯林稱這一年為「悲痛年」。穆罕默德與他後來的妻子都沒有孩子,只與他的一個女奴有過一個早夭的兒子。

 

晚年

 

穆罕默德後來還娶了八個妻子,除阿伊莎外都是寡婦,有些是在戰爭中陣亡者的遺孀。

 

他的妻子中最著名的是阿伊莎(عائشة),有些記載報導他們定婚時她才六歲,結婚是九歲。

 

他的埃及女奴瑪麗可能後來也被釋放了並成為他的妻子之一,早期的穆斯林記載沒有很清楚地說明她後來是他的自由的妻子還是他的女奴。

 

復興伊斯蘭

 

穆罕默德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40歲那年(610年),他如常在麥加希拉山洞裡徹夜沉思。他宣稱在沉思時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你是真主的使者﹐祝你平安。」吉卜利里(加百列)的出現使穆罕默德非常害怕,但他的妻子海迪徹讓他放心。從約613年起他開始公開佈道。他很快就獲得了許多追隨者,包括麥加富家子弟中的人。真主稱祂的宗教為伊斯蘭(「順從」、「和平」和「安寧」),而穆斯林意為「順從者」。

 

當他的追隨者越來越多時,他成為麥加部落的一個威脅。他自己的族氏古萊氏族尤其伍麥葉家族將他看成一個威脅,因為古萊氏族有照看天房的責任,當時克爾白天房內有數千個偶像,而當時阿拉伯人視這些偶像做神。

 

迫害

 

當先知穆罕默德開始傳教及抵觸一些傳統勢力時,他在當地統治者中的地位大降。他的信徒一再受到人身攻擊和財產掠奪。根據伊斯蘭傳統記載有些麥加人瘋狂地殘酷迫害入教的穆斯林,他們被迫躺在熾熱的沙上,在他們的胸部壓上一塊巨石,人們將紅滾的鐵焦在他們身上。許多人因而死亡,但沒有人悔返他們的信仰。這些迫害暫時並未針對穆罕默德本人,因為他背後的叔叔阿布塔里布仍是有影響力的。當情況越來越危險時,穆罕默德勸他的一些追隨者到阿比西尼亞去避難。因那裡有位出以公正、善良聞名的基督徒國王。

 

麥加人試圖收買先知穆罕默德,勸他放棄他的信仰,來換取更大的政治權利。當他的信徒越來越多時他們試圖勸他解散他的信徒和改變他的宗教。他們願意給他更多的利潤,或者讓他與一些最富有的家庭通婚。但他將這些提議都拒絕了。最後麥加人要求阿布塔里布將他交出處死,但阿布塔里布不肯。後來甚至有人試圖刺殺他。最後當他的叔叔和海迪徹死後,他的家族不再保護他。他被毆打、石擊、被用荊棘和棍棒抽打。

 

遷徙

 

622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隨者所受到的迫害越來越大了的時候,當麥加貴族們決定謀殺他時,他和他在麥加的追隨者逃離麥加前往麥地那,在那裡他獲得了許多信徒。「遷徙」標誌著伊斯蘭曆的開始。麥地那人希望穆罕默德可以統一他們防止像618年麥地那內戰那樣的情況重新發生。622年至623年間穆罕默德來自麥加的追隨者和麥地那附近的部落簽定了一項和平友好協議,建立了一個聯盟。這個文件簽署後麥地那和它的郊區成為了一個聯盟,麥地那是其首都,穆罕默德是其「領袖」。穆斯林在這個國家內掌管大權,實際上它成為了伊斯蘭的一個首都。為了擴大這個和平和安全的區域,先知與他的「國家」周圍的部落簽署類似的條約。

 

麥地那

 

針對先知穆罕默德的逃亡,在麥加的古萊氏族與麥加的其他氏族成立了一個聯盟來迫害麥地那和麥加的穆斯林,他們威脅說每個回家鄉的穆斯林都將被處死。在麥地那的穆斯林對此非常警戒。一些從麥加逃出來的穆斯林開始襲擊麥加去往敘利亞的商隊,打擊麥加的經濟。與此同時穆罕默德將朝拜的方向從古都斯(耶路撒冷)改為麥加。624年3月穆罕默德帶領300人襲擊一支麥加的商隊,這支商隊得以逃脫但麥加決定出動一支約800人的軍隊來把先知穆罕默德一舉殲滅。

 

6243月15日兩支軍隊相遇,雖然穆斯林的軍隊人數不到麥加軍隊的一半,他們打了個勝仗,麥加軍死亡45人,包括他們的指揮官,穆斯林軍損失14人,70麥加人被俘。這次戰鬥勝利後穆斯林又消滅了一個違約背叛麥地那憲法的猶太部落。到這時為止麥地那的所有居民都已經被轉化為穆斯林了。

 

與此同時先知穆罕默德安排了一系列重要的婚姻。他的兩個女婿後來都成了哈里發,他的兩個丈人後來也成為了他的繼承人。625年3月21日一支3000人的麥加軍隊進逼麥地那。3月23日雙方交戰,不分勝負,但麥加方面自稱得勝。此後兩年中雙方積極準備一場決戰。

 

627年4月,一支一萬人的麥加軍隊開至麥地那。麥地那的猶太人雖然參加了麥地那的聯盟,但他們不參加保護城市,而且他們還和入侵者串通,在入侵者入城後從後方攻擊穆斯林。還有一些穆斯林中的叛徒也叛變,打算在麥加軍進城後加以協助。

 

但麥加的萬人軍隊卻無法越過麥地那城周的城壕。麥加軍撤走之後,城裡的穆斯林開始對他們的叛徒進行報復。尤其對城裡的猶太人的報復性懲罰:所有成年男人被殺,婦女和兒童淪為奴隸。到627年,穆罕默德已經統一了麥地那,城裡倖存的猶太人和基督徒都受穆斯林的保護。沙漠裡的貝都因人過去與穆斯林有過一些衝突,這時也已經與先知穆罕默德聯盟並接受了他的宗教。

 

麥加

 

先知穆罕默德首先對麥加施加經濟壓力,但最主要的目的他還是希望麥加人能夠主動皈依伊斯蘭。628年3月他帶領1600人去麥加朝覲。麥加人將他阻止在他們的國境邊上。數日後他們與穆罕默德簽定了一個合同。他可以去克爾白天房朝覲,但不准帶武器。在此後雙方也協定不進行武裝衝突,穆斯林可以去麥加朝覲。穆罕默德還與他過去的一個仇人的女兒結婚,來穩固這個和平條約。

 

過了一段時日這個條約仍舊僅屬徒具形式,629年11月,麥加的聯軍毀約攻擊了穆罕默德的一個盟友,穆罕默德宣布條約失效。他暗地裡做好準備,於630年1月帶領一萬人向麥加出發。但雙方沒有打仗,麥加的首領們就宣布投降。穆罕默德和平佔領麥加(只有少數人被處死)。他離開麥加的8年後他又重返故地了。雖然穆罕默德沒有要求麥加人皈依伊斯蘭,但還是有許多人主動入教了。最後,穆罕默德將天房內的偶像全數摧毀。

 

統一阿拉伯半島

 

先知穆罕默德的「遷徙」結束後他開始聯盟游牧部落。許多人看到穆罕默德是當時阿拉伯半島最強的人,許多部落派代表去麥加要求加入同盟。在他去世前雖然有部落發生過幾次叛亂,但這時的新生的穆斯林政權已經足夠強大來應付它們了。

 

穆罕默德回到麥地那來調停當地兩個部落之間的爭執。他依伊斯蘭教原則建立福利設施、收取稅收(天課)將它們分給貧困老弱、簽署了眾多和平協議、修建了許多清真寺和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對所有宗教族群和平相處的寬容環境。

 

逝世和後事

 

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前不久他就對弟子們作出最後訓誡。內容大概是要穆斯林弟子堅持禮拜真主、團結一致等。他的去世在他的信徒中無可避免地引起了一場大危機。這場爭論導致了日後伊斯蘭教的分裂。什葉派相信穆罕默德在死前指定阿里作為他的繼承人,而遜尼派則對此提出疑義。

 

boktakhongkong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